近一周内售出836张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团购打折门票
33分之前,有人预定了2张门票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门票80元—团购打折65元
总兵府(已停业)综合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山海关古城内,是以明代山海镇总兵府(已停业)为核心,由龙城帝国(已停业)广场、十二生肖太岁神院、大悲院(已停业)等景点组成,融儒、释、道、兵四大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复合式景区。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就是山海镇总兵府(已停业),首先我向您介绍一下这座府衙的历史沿革:明王朝是推翻了蒙古贵族统治的元朝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当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漠北以后,一直与明王朝处于对立冲突之中,特别是当东北的女真族又建立政权以后,更是对明朝的京师和北部地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正是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明王朝的开拓者朱元璋便下令“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并于洪武十四年正月开始派大将军徐达率重兵大规模修筑长城和关口。同年12月,修筑了山海关关城,设立军事建置山海卫,当时的山海卫衙署,就是现在这座总兵府(已停业),距今已经有630年之久。
到了明代中叶,世居东北的女真族(满族前身)兴起,辽东形势进一步恶化,当皇太极打出“打开山海、通我后方、迁都内地”的口号之后,山海关更成为了民族战争的战略要塞,明王朝动员全国“竭尽四海之物力以奉榆关”,几乎将“全国全副精神尽注山海关”。兵部尚书熊廷弼、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袁崇焕等重臣名将,都曾以蓟辽督师的身份屯兵山海关。
明万历46年(1618年),出于军事战略需要,原山海卫升级为山海镇,并设总兵一职,山海卫衙署随之升级为山海镇总兵府(已停业),相当于大军区司令部,统辖调度数十万人的官军部队。
在明末的26年中,先后有23任总兵官在此履职,直接指挥和参加了萨尔浒战役、西平堡战役、宁远大捷等重大历史战事,亲历了努尔哈赤的伤败、明王朝的灭亡、大顺政权崩溃以及满清势力的进入。
总兵府(已停业)衙署由南至北依次由府前牌楼、影壁、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遗址保护区、三堂遗址保护区、卫兵营房等部分组成。整个衙署规模庞大、冷峻肃穆、威严雄浑。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牌坊区域
现在我们看到这座气势雄伟的牌坊,是北派牌楼的典型代表,沿袭了皇家建筑元素,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镇东威远”的四个字,高度赞扬了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在抵御东北女真族兴起和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石柱上铭刻的楹联是:
屏朔风,拒万里云沙于塞外;
阻东水,击千重浪霭至天边。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影壁区域
影壁,也被称为“照壁”,它的作用是遮挡总兵府(已停业)大门,使外部行人无法窥探大门内部。影壁的另一种作用则来自于建筑风水传统,有着“驱避邪气”的内心寄托,影壁上的“虎旅雄踞”四个大字表达了山海镇官兵戍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虎旅雄踞”的字面意义是“神勇的士兵驻扎于此”。但是,选用这四个字还有一层考虑,您一定不知道:总兵府(已停业)是军事重地,严禁大声喧哗,有时候行人路过,会情不自禁地读影壁上的文字,为了使他们的声音小一些,选用“虎旅雄踞”四个团口发音的字,人们读起来放不开声音,喧哗就自然消失了。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衙署大门
如果说山海关是一座严密的军事战争堡垒,那么总兵府(已停业)就是这座战争堡垒的指挥中枢,是明王朝京师门户防御体系的精华所在,大门楹联就鲜明地道出了它的重要性:
晓踏漠南,暮饮辽东,山河表里皆庭院
危济天下,安抚宇内,将士身心俱忠贞
总兵府(已停业)府门为硬山顶砖木结构施以墨浅石碾玉大点金“旋子彩绘”,仅此于官式的“和玺”彩绘,是排在官署装修规格第二位的,大家请看:“山海镇总兵府(已停业)”金字匾额安装于大门上方,如果站在远处,就会被屋檐遮挡住,是无法看清的。原来,这是明代兵部官员寄托于建筑上的一种寓意——平素威不露,伺机显峥嵘。
作为军事重地,自然戒备森严,不仅有岗哨轮值,还有巡逻士兵往返警戒。外部人员进入衙署,必须执笔登记,由卫兵禀报上级;内部官兵也必须凭借总兵府(已停业)腰牌,才可以出入衙署。衙署卫兵执掌一切人、物出入大门的号簿登记。据史料《六部门官厅壁记》记载:“凡官兵卯未之出入,疾病之暂告,与其谒制之可否,悉闻之部门,部门受其出入之时,以听上稽访。”也就是说:官员是否按时上下班,有无迟到早退,或因病告假,或有客来访是否允许接待,都要在门房留下记录,作为日后考察的根据。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衙署仪门区域
如果说大门是整座衙署的安全警戒口,仪门则是衙署的礼仪门户。作为礼仪之门,平常是不开的,出入府衙走的是东西便门,只有在总兵上任、捷报传来、跪迎敕书、恭迎上级高官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打开,以示隆重——这一点从仪门匾额“望京迎恩”四个大字上即可看出,因为,无论是敕书、钦差、高官以及新任总兵官,都是来自于京城的恩典。
仪门楹联也很符合忠君思想:
圣祥泽紫塞,朝野共沐吉星瑞
英气照雄关,将卒同仇虏角声
当年,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等一代名帅,以及山海关23任总兵官,都曾走过这道仪门,进入总兵府(已停业)大堂;众所周知的宁远总兵吴三桂也曾穿越此门,与当时的山海关总兵官高第秘密会面,商讨如何联络多尔衮、抗击李自成。现在,总兵府(已停业)每天都定时在仪门举行跪迎敕书、接待钦差、总兵上任的模拟表演,如果您有兴趣,尽可以申请扮演一回钦差大臣或总兵官。(当然,如果您愿意扮演传达圣旨的太监,这里也会满足您的要求。)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报捷鼓与平安锣
请您注意仪门两侧,东侧是一只巨大的堂鼓。明末边塞,烽烟四起,山海雄关,卫国任重。一旦战斗开始,总兵府(已停业)上下通宵值守,调整战术、上传下达、调动补给、组织援兵。每逢前方捷报传来,卫兵首先击响报捷鼓。听闻鼓声,总兵府(已停业)上下一片欢腾,官兵净手更衣,仪门开启,总兵官亲迎捷报。报捷鼓直径1.5米,重达108斤,击鼓声可传遍山海关古城。
仪门西侧是一张巨大的铜锣。总兵官战术部署乃军事机密,禁止书信传递、口同传达。下属部队按照指令抵达目的地并完成部署之后,传令兵依照事先约定的暗号,在仪门前敲响平安锣,每支下属部队各有不同的敲击次数和节奏,使总兵官了解到哪支部队已平安抵达,以便下达新的指令。平安锣直径1米,重58斤,山海关古城可闻其声,却不明其意。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忠刀义枪
在仪门东侧,有着总兵府(已停业)镇府双宝之一“青龙偃月刀”,刀长3米,重达208斤,名为“忠刀”,象征关羽之忠义,借以鼓舞山海关将士效法关羽之天日丹心,报效朝廷,舍身卫国。
西侧,同样有总兵府(已停业)镇府双宝之一“丈八蛇矛枪”,枪长3米,重达188斤,名为“义枪”,象征张飞之义,借以鼓舞山海关将士效法张飞之忠肝义胆,献义官长,恪尽职守。
总兵府(已停业)的“忠刀义枪”,表达了将士们以高尚的忠义精神保卫国土的壮志雄心。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仪门内部
来到仪门内部,我们看到,两侧布置了五彩绚丽的仪仗旗帜,是举行盛大仪式的时候由仪仗兵使用的。
东侧墙壁上,有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孙承宗的画像和生平。孙承宗曾经担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在山海关防务上采取主守关外的战略,不仅确保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清兵围高阳,孙承宗率全家及城内百姓登城拒守,城破被擒,自杀殉国。
西侧墙壁上是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民族英雄、文官将领袁崇焕的画像。袁崇焕曾经官至兵部尚书,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期间,指挥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其中“宁锦大捷”足以载入中国战争史册。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明思宗误认为袁崇焕谋反,将其逮捕入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磔刑(分裂肢体)处死,酿成千古奇冤。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衙署戒石坊、甬道区域
这里是总兵府(已停业)戒石坊和堂前甬道。
戒石坊,字面意思是“铭刻戒律的石牌坊”,面南一侧,刻有“公生明”三字,出自南宋诗人吕本中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字字警策,句句药石,内涵丰富,振聋发聩,是历史上许多官员的座右铭,曾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
面北一侧刻有:“御制戒石铭: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北宋大学者黄庭坚的墨迹,警示官员要保持清廉风骨,不论何时都要心怀百姓。这种做法源自五代时的后蜀国君孟昶,他曾撰写二十四句四言诗训戒臣僚。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匡义看到孟昶的训戒诗后,从中摘录四句,即“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亲笔书写赐给大臣。大臣们将皇上的手迹铭之于石,立在庭院,以便时时受到警醒,此后,元、明、清三朝一直沿袭。
甬道是由仪门通往大堂的正道,在仪门举行隆重仪式时,只允许朝廷钦差、督师级高官及总兵官等高级官员在其上通行。可以说,我们走在堂前甬道上,脚踏的是大明将帅的足迹,享受的是朝廷要员的礼遇。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总兵祠区域
甬道两旁的东西侧殿,原为总兵府(已停业)文武官吏办公厅堂,后人将其辟为总兵祠堂,山海关历任23任总兵官身披戎装、征战沙场的情景再现于30米长幅壁画,总兵牌位供奉其中。山海将士戎马一生,功过是非苍天可鉴。
首先我们来到东祠堂,匾额铭刻“名将祠”,楹联书写着:
帝京西望关山静
飞骑北驰涧壑平
意为:为了保卫首都和江山的安宁,愿用铁骑踏平东北的战端。
大型壁画展现了明清战争的刀光剑影,更展现了战场背景下的11名总兵官(其中包括杜松、刘渠、满桂、赵率教、张时杰、宋伟、刘源清、王世钦、尤世威、尤世禄、侯拱极共11位将军),从生平铭牌上您可以看到,他们有的战死于萨尔浒战役,有的战死于广宁战役,有的战死于南明保卫战,有的死于叛军之手,留下了一章章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
在祠堂北侧,设有这11位总兵官的牌位,匾额铭刻“威赫千秋”,楹联书写:
挥佩剑,宁为黑水天边魄
展家书,犹是春闺梦里人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无论功过是非,毕竟他们是我们的祖先,毕竟他们曾经出生入死、浴血卫国,让我们献上一片崇敬之情,祈祷他们的在天之灵像我们一样,远离战争、享受和平吧。
西祠堂里面同样用大型壁画展现了明清战争的惨烈场景,另外的11名总兵官也是战争的主角(其中包括柴国柱、马世龙、朱梅、孙显祖、江应诏、杜文焕、卢天福、高第、马科、于永绶、杨麒共11位将军),从生平铭牌上您可以看到,他们有的战死抗清战场,有的死于叛军之手,有的则因为战争失败,或自杀殉国,或被迫投降。
在祠堂北侧,设有这11位总兵官的牌位,匾额铭刻“威赫千秋”,楹联书写:
无蓟辽战事,岂知草民爱兼恨
有心灵史书,不计微臣忠与奸
其实在战争面前,即便被称为大汉奸、卖国贼的吴三桂又何尝不是一个受害者?有一首吴三桂所做的七律,虽然是写给陈圆圆的情诗,却也侧面表达了他面对时局的复杂心情:
华筵回首忆当时,
别后萧郎尚寄诗。
人说拈花宜并蒂,
我偏种树不连枝。
鸳衾好梦应怀旧,
鲛帕新题令赠谁?
料忆秋风寒塞外,
有人犹写断肠词。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吴三桂,文采飞扬、武功盖世。但是战争是残酷的,功过是非都是血色的无奈,让我们同样献上一片敬意,祈祷名将们的在天之灵像我们一样,远离战争、享受和平吧。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衙署大堂区域
这里是衙署的核心,是山海关总兵官升帐点将、发布军令、部署战术的殿堂。山海关总兵官属明朝一品大员,统领官军数十万人以上,月俸八十七石(约等于6150公斤谷米,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大米约4.5元一公斤,6150公斤大米就是两万七千多元,总兵官的年薪约30万元)。
大堂匾额铭刻着“机略功成”四个鎏金大字,门柱楹联写的是:
执金戈,日夜明察烽火色
抱战策,安危深鉴将官心
总兵府(已停业)大堂正中,是总兵官的高台帅位,帅位背靠通天屏风,匾额横书“辖卫京东”,楹联铭刻的是:
平定建州,安抚朵颜,德才兼备千军帅
辅佐兵部,护佑辽东,忠孝两全万众尊
帅案一角,是总兵官随身携带的早期连发短枪“三眼铳”,这种短枝三眼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手持护身火枪,明朝后期的朝廷重臣、高级军官均有配备。1644年春天,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就是手持这种火枪准备突出紫禁城,但是守城禁军不认识当朝皇上,没有放行,导致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之上。
总兵府(已停业)大堂内,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千总、把总等军官分列东西两侧,禀报军情或参与策划战术,身后的卫士负责为他们做传递文件等服务。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十(1644年5月15日),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来到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与山海关总兵官高第会面,密谈引进多尔衮清兵抗击李自成之事,直接导致满清势力入主中原,中国历史出现重大转折。当时的密谈就是在这座大堂中进行的。
正是以这个大堂里的一次密谈为开端,大明衣冠从此一去不复,中国男人开始过起了为期200多年的梳大辫子的日月。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但它的源头往往只是一泓泉水而已,不妨记住这段历史的源头,坐在帅位上留一张纪念照,祈愿自己的今后顺风顺水吧!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东西耳房区域
总兵府(已停业)大堂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东侧为抄案房,总兵府(已停业)抄案小吏在此摹抄文书、函件,并管理总兵官日常所用案卷、地图等。抄案小吏为九品,月俸五石五斗(约等于390公斤谷米)。
崇祯十七年四月(1644年5月),吴三桂致多尔衮的求援函件即在此处起草,信函全文至今仍有保留。
西侧为承发房,总兵府(已停业)承发小吏在此接收文书、军令、函件,负责向各级部队传发。此处亦管理总兵官个人盔甲、兵器等。抄案小吏为九品,月俸五石五斗(约等于390公斤谷米)。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二十九日,袁崇焕调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驰救遵化,命前总兵官朱梅、副总兵徐敷奏守山海关,防止清军乘机夺关,其指令文书就发自此处。
在大堂两侧耳房,我们既可以看到总兵官的兵书战册、文房四宝、帅印令箭、皇帝敕书,又可以看到总兵官的作战地图、盔甲、佩剑、战靴、兵器等器物。这些器物的复制品、微缩纪念品都制作得非常精致,游客在衙署的兵械阁就可以买到。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兵械阁、物需阁
兵械阁是总兵府(已停业)管理兵器的专职机构,负责设计、定制、配备、发放各类火炮及冷兵器等。
近史学研究确认,明代的兵器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军事实力,而是自然灾害、国内动荡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如今此处存有大量微缩兵器,供游客观赏、收藏。
物需阁是总兵府(已停业)负责生活用品供应的专职机构,府内生活日用品皆由物需阁计划、采买、管理和发放。
如今,物需阁内依然供应此类“物需”,只是不再面对衙署本身,而是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日用品保障。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二堂区域
总兵府(已停业)的二堂是国家文物保护遗址,经过考古人员和文物管理工作者的努力,遗址的地基已经全部做好保护,封存起来。封存所用的钢化玻璃厚达10厘米,您尽可以走到玻璃上,随意走动观看,在古色洋溢的柱础石之间,找寻大明王朝那些将士们远去的足音和若隐若现的背影。
总兵府(已停业)二堂,原为总兵官日常办公、处理案卷的厅堂。300多年前的明末时期,这片遗址上曾矗立着庄严的大殿,史上著名的萨尔浒战役、西平堡战役、松山战役、宁锦战役等,均在此处运筹策划,导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民族战争历史剧。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崇文阁、军粮阁
崇文阁,简言之就是总兵府(已停业)的图书馆。山海关历任总兵官出身普遍为文武科举进士,府内从各级官吏到普通卫兵,均识文断字,可谓文武兼修。崇文阁是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专门设立的特殊场所,供官兵阅读兵书战策、汲取知识。如今也不例外,这里有多种古典书籍,供游客浏览、收藏。
军粮阁是总兵府(已停业)主管军粮供应的专职机构。明代军队配备有飧饭、蒸饼、干豉、糜饼(鹿肉松饼)、马肉干、干酪、油麻丸等军粮,种类齐全、营养均衡,属当时世界完善的军粮配置。
如今,总兵府(已停业)军粮阁仍有明代军粮系列食品,供游客购买品尝或捎赠亲友。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三堂区域
总兵府(已停业)三堂,原为总兵官日常起居厅堂。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总兵府(已停业)三堂曾摆下一席著名的盛宴,当时,山海关第二十二任总兵官卢天福在这里为宁远总兵吴三桂接风,美貌倾城的陈圆圆随吴三桂同时赴宴。历经300多年的流光逝水,一代名媛早已随风而去,宴饮之际的娇嗔笑语,想必这些巨石柱础还依稀记得吧。
事实上,在创造了高度繁荣社会的明朝时代,总兵官绝不是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每位总兵官都是文采飞扬的、才思敏捷、身形矫健、能征惯战的文武全才,他们的牺牲尽管未能获取明王朝的起死回生,但是,历史会铭刻他们闪光的名字,后代会思念他们刚毅的容颜。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导游词——府兵阁区域
山海镇总兵官直属部队数十万,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将,因而总兵府(已停业)配备了精锐的卫兵队伍,府兵阁就是总兵卫队的营房。总兵府(已停业)卫队营房的床榻原为双层,下层为矮炕,便于卫兵迅速着装执械,应对突发事件;上层为高吊床铺,若下层卫兵遭受突袭,上层卫兵即可用弓弩居高临下击杀敌人,并凭借溜索,迅速破窗而出。
如今,上层的床铺虽已不复存在,卫兵的勇猛之气却长久存留。
现在,卫兵的铠甲就挂在这里,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穿戴铠甲的时间,是否来得及保卫总兵官,如果速度过慢也不要紧,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也不枉今日总兵府(已停业)一游。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价格:80元 ,团购打折门票65元,
龙城帝国(已停业)地下广场50元,团购打折门票40元;
人数不限,旅行社与景区内部联网,微信预付后,凭短信景区电子票口换票;
●电话较忙,经常占线,请您选择自动预订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预定电话:
13393342850或15383986918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不必取票,直奔景区,景区网络窗口换票。
山海关总兵府(已停业)—游客评论
好玩儿网, 2025年05月01日 。